發布日期:2009-12-17 作者:營銷型網站建設 點擊: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的企業加入了互聯網這大打的營銷平臺,初期為了通過互聯網展示企業,現在是展示產品,獲得更多的生意!企業網絡營銷進入“物聯網”時代似乎在一夜之間,“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的概念被大大小小的媒體炒了個熱翻天。在2009年9月份的中國股市,IOT更是成為了一個點石成金的神話。十一長假之前,海虹控股、新大陸、廈門信達、東信和平以及上海貝嶺等但凡與這個概念沾邊的個股都坐上了云霄飛車。而節后在深幅調整之后物聯網概念又重新發飆。不過,狂熱的背后總有冷靜的頭腦。日前就有文章指出,這些個股的飆升只是私募借機跑路的招數而已。從這點來講,“物聯網”概念這次似乎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
然而客觀的講,物聯網成為熱點也并非沒有道理。今年2月,在2009年IBM論壇上,藍色巨人拋出了“智慧地球”的構想。而這個“智慧地球”,其實就是利用IT技術,把鐵路、公路、建筑、電網、供水系統、油氣管道,乃至汽車、冰箱、電視等各種物體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物聯網”。 專家預測,10年內物聯網就可能大規模普及。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等多個領域。
什么是物聯網?
所謂“物聯網”是指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種種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其目的,是讓所有的物品都與網絡連接在一起,方便識別和管理。物聯網是利用無所不在的網絡技術建立起來的。其中非常重要的技術是RFID電子標簽技術。
第三次浪潮:物聯網萬億蛋糕愿景
美國權威咨詢機構Forrester預測,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聯”的業務,跟“人與人通信”的業務比例將達到30比1。
在國內,2006年科技部等15部委頒布的《中國射頻識別(RFID)技術政策白皮書》,2006年科技部將RFID納入863計劃,中辦、國辦印發《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國務院關于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國家規劃政策的陸續出臺,為科技發展及信息化基礎建設提供了政策支持,加速了物聯網的發展。
物聯網,電子業下一個增長點
業內專家認為,物聯網一方面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大大節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為全球經濟的復蘇提供技術動力。目前,加拿大、英國、德國、芬蘭、意大利、日本、韓國和中國等都在投入巨資深入研究探索物聯網。朱宏任表示,我國也正在高度關注、重視物聯網的研究,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正在開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政策措施。
王建宙:從互聯網到“物聯網”
物聯網的推廣將會成為推進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驅動器,為產業開拓了又一個潛力無窮的發展機會?梢灶A見,在“物聯網”普及以后,用于動物、植物和機器、物品的傳感器與電子標簽及配套的接口裝置的數量將大大超過手機的數量。按照目前對物聯網的需求,在近年內就需要按億計的傳感器和電子標簽,這將大大推進信息技術元件的生產,同時增加大量的就業機會。
華為:物聯網比手機市場規模更大
華為創新孵化中心主任楚慶透露,華為正在研發一個數字家庭平臺項目,其市場規模比移動互聯網更大。楚慶告訴記者,數字家庭是一個比手機更大的市場,“在深圳最普通的家庭里,也要有一個電視機、一個洗衣機、一個微波爐吧,這樣平均算起來市場就要比手機大。
物聯網暫時難見盈利曙光 期待商業模式創新
與資本市場熱捧“物聯網”概念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產業界人士卻平淡得多。大唐電信相關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就產業發展趨勢而言,物聯網未來有著廣闊市場前景,但是目前企業直接受益程度還非常有限,況且很多具體的產業化模式也都在探索之中,暫時還很難看到盈利的曙光。
然而客觀的講,物聯網成為熱點也并非沒有道理。今年2月,在2009年IBM論壇上,藍色巨人拋出了“智慧地球”的構想。而這個“智慧地球”,其實就是利用IT技術,把鐵路、公路、建筑、電網、供水系統、油氣管道,乃至汽車、冰箱、電視等各種物體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物聯網”。 專家預測,10年內物聯網就可能大規模普及。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等多個領域。
什么是物聯網?
所謂“物聯網”是指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種種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其目的,是讓所有的物品都與網絡連接在一起,方便識別和管理。物聯網是利用無所不在的網絡技術建立起來的。其中非常重要的技術是RFID電子標簽技術。
第三次浪潮:物聯網萬億蛋糕愿景
美國權威咨詢機構Forrester預測,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聯”的業務,跟“人與人通信”的業務比例將達到30比1。
在國內,2006年科技部等15部委頒布的《中國射頻識別(RFID)技術政策白皮書》,2006年科技部將RFID納入863計劃,中辦、國辦印發《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國務院關于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國家規劃政策的陸續出臺,為科技發展及信息化基礎建設提供了政策支持,加速了物聯網的發展。
物聯網,電子業下一個增長點
業內專家認為,物聯網一方面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大大節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為全球經濟的復蘇提供技術動力。目前,加拿大、英國、德國、芬蘭、意大利、日本、韓國和中國等都在投入巨資深入研究探索物聯網。朱宏任表示,我國也正在高度關注、重視物聯網的研究,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正在開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政策措施。
王建宙:從互聯網到“物聯網”
物聯網的推廣將會成為推進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驅動器,為產業開拓了又一個潛力無窮的發展機會?梢灶A見,在“物聯網”普及以后,用于動物、植物和機器、物品的傳感器與電子標簽及配套的接口裝置的數量將大大超過手機的數量。按照目前對物聯網的需求,在近年內就需要按億計的傳感器和電子標簽,這將大大推進信息技術元件的生產,同時增加大量的就業機會。
華為:物聯網比手機市場規模更大
華為創新孵化中心主任楚慶透露,華為正在研發一個數字家庭平臺項目,其市場規模比移動互聯網更大。楚慶告訴記者,數字家庭是一個比手機更大的市場,“在深圳最普通的家庭里,也要有一個電視機、一個洗衣機、一個微波爐吧,這樣平均算起來市場就要比手機大。
物聯網暫時難見盈利曙光 期待商業模式創新
與資本市場熱捧“物聯網”概念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產業界人士卻平淡得多。大唐電信相關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就產業發展趨勢而言,物聯網未來有著廣闊市場前景,但是目前企業直接受益程度還非常有限,況且很多具體的產業化模式也都在探索之中,暫時還很難看到盈利的曙光。